本站提供 蓝光Blu-ray/HDTV 720P/1080P/2160P/4K 蓝光原盘 电影电视,硬盘代拷贝
代拷贝收费标准:例如:1TB硬盘(实际可拷贝930G)=100元,1.5TB硬盘(实际可拷贝1396GB)=150元,2TB硬盘(实际可拷贝1862GB)=200元,3TB硬盘(实际可拷贝2792GB)=300元。本站也有全新拷满自选片源硬盘出售。
网盘下载1G=0.2元,50G起。使用的网盘:115网盘
联系方式: 阿里旺旺: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淘宝店铺:http://94hd.taobao.com

    关于各种格式的区别:
  • 原盘:原始蓝光光盘上拷贝,包含菜单﹑花絮等,电脑上需用ArcSoft TotalMedia Theater或PowerDVD播放才有字幕,高清播放机播放原盘或原盘ISO,请确保你的机子支持后再选,避免发生兼容性问题
  • REMUX:无损的提取出原盘的原始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去除菜单﹑花絮和多余的音轨,封装到TS格式中,可能采用DVD提取的国粤语和其他音轨,画质与原盘没有差别
  • 蓝光RiP:对蓝光Blu-ray等介质的原始视频进行重编码,视频形式采用X264编码,音频采用原片音轨转码的AC3或DTS
  • WEB-DL:来源是各大视频网站,质量要比HDTV好,相比HDTV,无水印,无台标logo,无插播广告,所以无任何剪切较完整。
  • HDTV的片源是录制于高清电视,基本都有台标

 内容介绍
英文片名The Story of China
中文片名中国故事 (2016) 
类型纪录, 历史
地区英国
文件大小 87.53 GB, 蓝光原盘 1080p
文件格式 BDMV/AVC
音轨 英语 LPCM 2.0
字幕 英文
IMDB评分8.0


【编  剧】Michael Wood
【主  演】Michael Wood
【类  型】纪录片 / 历史
【官方网站】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6ymzy7
【制片国家】英国
【语  言】英语
【首  播】2016-01-21(英国)
【集  数】6
【单集片长】片长: 60分钟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5361834

Michael Wood embarks on a great historical adventure, exploring the stories, people and landscapes that have helped create China's distinctive character and genius over four thousand years.

  BBC二台六集历史纪录片《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China)1月21日播出第一集。该片耗费三年时间拍摄制作,讲述从夏商周到改革开放的中国,跨越4000多年历史。
  除了2014年BBC的《艺术中国》,以中国历史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在英国并不多见。《欧洲时报》近日访了该纪录片主持人和撰稿人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研究英国历史的他,因为这部片子俨然已成了“中国迷”和“中国通”。
  “6集太短”,“中华的故事太多”,是伍德在采访中反复提到的。要在6个小时中讲述中国4000多年的历史,又要涵盖历史事件、文化艺术、科技、风土人情等方面,其策划和执行难度可想而知,“这是最难的部分”。
  “拍摄普通中国人是我们拍摄时必须保证的重点。”作为历史学家的迈克尔·伍德表示,自己与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恢弘气势的大历史叙述不同,也避免冷冰冰的学术考究风格,从街头巷尾的民众中找到当下中国活生生的历史缩影,并通过他们和他们的故事探寻其祖辈的生活轨迹和经历的历史事件。
  拍摄的两年中,伍德和团队去了中国12次。从新疆喀什到黑龙江哈尔滨,从北京到广西桂平,足迹遍布中国。“最痛苦的是倒时差。” 今年67岁的迈克尔·伍德被频繁旅途倒时差所困扰,“而且两年内的年假几乎都没有休”。
  虽然拍摄过程辛苦,但说起中国的见闻故事,他立马眼神放光,滔滔不绝。“拍摄很顺利”,没有西方人刻板印象中的管制严格,“中国人完全不抗拒镜头,总是非常欢迎。有机会还得在再拍关于中国的影片,我现在有太多不同关于中国的想法。”他说。

感受中式传统的温度

  “我记得有个美国汉学家在书中说,现代中国人已经丢失了家的温暖。我对我的摄制组成员说,我要找回并展现这种家的温暖。”伍德说,“很多西方人对中国总有各种怀疑。”
  其实,专攻英国历史的伍德,冥冥之中似乎与中国有着某种缘分。在牛津求学期间,他机缘巧合与一名汉学研究专家合租房子,经常有中国专家拜访,饭桌上讨论中国话题,他也耳闻目染不少。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也曾去过中国。
  他坦言,80年代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大不一样。他曾担心中国会现代化大潮迷失,丢失所有传统的东西。但很高兴在行程中找到那些隐藏在街头小巷的“中国文化”,“多走几步,可能一个拐角,你就能发现传统中国的点滴。”
  当被问到最喜欢哪个城市和故事,伍德总是无法决定,因为有太多的人和事使他感动,令他印象深刻。他描述说,有位老人瞒过所有亲人将祖先牌位藏在屋顶接缝,躲过“文革”浩劫得以保存。二三十年后他的孙子在装修偶然发现,重新祭拜祖先灵牌,他回忆起去拜访这个家庭时的场景,这户人家门口的石子路、院子中晒的咸鱼干、咯兹发响的木楼梯,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被小学生们学习和朗诵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的场景感染,被乡村90岁大寿老奶奶的生日宴会惊艳,被扬州的说书《水浒传》场景震撼……
  纪录片的开头,便是以“祖先”(ancestor)为主题,伍德来到清明节时节无锡的秦氏家族,记录下大家族成员们如何相聚,祭奠祖先。整部纪录片的结尾,摄制组重新回到家庭的故事,拍摄一个中国家庭过春节的温暖与欢乐,并展望中国的未来。

走出学术,听民间鲜活口述历史

  影片的一些角度和故事,也是此前所未有曝光或被人熟知的。因拍摄内容的需要,摄制组成员、牛津大学中文博士宋愫愫(Susanna Thornton)专程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听讲座。然而她发现,太平天国学术研讨讲座的专家中,竟没有一人去过起义发源地广西桂平,也没人知晓是否还有太平天国见证者们的后代子孙。于是,她与中国同事翻阅了大量文献和资料,摄制组走过蜿蜒泥泞小路,终于找到了当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地的村子古林社村。
  “我们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人能够非常清晰具体地描述当年发生的历史事件,那人便是照顾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或冯云山?)的随从的后代子孙。”宋愫愫说,“那人问我们,是不是日本学者介绍的,因为这么多年来,只有日本学者对他们有兴趣。”

西方视角叙述 ,不避谈中英鸦片战争

  由于影片在美国公视(PBS)和英国BBC播出,受众是对中国完全没有概念的普通西方观众,“他们没听过康熙,什么都不知道。”宋愫愫说,“如何在中国历史与西方观众间的巨大鸿沟上建立桥梁,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
  于是,许多西方人熟悉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之类的词被用于类比和简单解释中国历史事件。为避免英美观众被中国人名地名搞晕,制作团队将杜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张岱为“明代普鲁斯特”,“只是为了更简便的传达”,简化理解和记忆。
  同时,在选择拍摄的历史阶段时免不了以西方视角出发,比如唐代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大国际化时期”,对叹服唐代已有基督教传入并有铭文碑刻,叙述对受西方教会影响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仇视外国人的义和团运动,都在纪录片中一一呈现。
  说到中国历史,不免提到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作为英国制作团队,又是在英国国家电视台BBC二台播出,摄制组对这段中国历史的处理颇为谨慎,采访了两位中国学者,以她们各自观点的陈述作为表达。
  “当然英国对那段历史是感到耻辱的,那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一场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但是中国同时也被注入了新的血液。有些英国观众会对英国在历史上所做的恶行表示遗憾;也有人会感慨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由此影响的中国现代史,”伍德表示,“当我们跳出这段历史来看,一系列复杂、不可预见的事件由此引发,中国走向改变。”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和英国的历史开始紧密交织。”他补充说。

拍摄内幕及播出时间

  《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China)由美国 PBS 电视台和英国 BBC共同投资,由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纪录片节目主持人迈克尔·伍德主持,以历史进程线索向观众从夏商周时期的古老中国讲述到现代中国。该片由Maya Vision公司制作,此前该公司也制作过6集大型纪录片《印度故事》满载盛誉。
  《中国故事》跨越4000年历史,涵盖各个时期历史事件,并展示中国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包括书法、绘画、玉器、丝绸、陶瓷、漆器和青铜器等,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园林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
  每一集的旅途都会由当地人或某个领域的专家相伴,乘火车,乘船,重走丝绸之路,游大运河,拜访佛教胜地。所到之处,主持人迈克尔·伍德与当地人互动交流,将普通人物故事介绍与大历史事件相结合。

《中国故事》分集内容
第一集:祖先
第二集:丝绸之路和中国船舰
第三集:黄金时代
第四集:明朝
第五集:末代王朝
第六集:革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