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提供 蓝光Blu-ray/HDTV 720P/1080P/2160P/4K 蓝光原盘 电影电视,硬盘代拷贝
代拷贝收费标准:例如:1TB硬盘(实际可拷贝930G)=100元,1.5TB硬盘(实际可拷贝1396GB)=150元,2TB硬盘(实际可拷贝1862GB)=200元,3TB硬盘(实际可拷贝2792GB)=300元。本站也有全新拷满自选片源硬盘出售。 网盘下载1G=0.2元,50G起。使用的网盘:115网盘 联系方式: 阿里旺旺: ,邮箱: 淘宝店铺:http://94hd.taobao.com |
|
| ||
---|---|---|
英文片名 |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 | |
中文片名 | 资本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2008) | |
类型 | 纪录 | |
地区 | 美国 | |
文件大小 | 8.01 GB, 蓝光 RiP 720p | |
文件格式 | MKV/x264 | |
音轨 | 英语 AC3 5.1 | |
字幕 | 简繁英 | |
IMDB评分 | 8.6 | |
【影片原名】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 【中文名称】资本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影片类型】高清纪录片 【影片时长】44分钟*4 【国 家】美国 【出品公司】Koppel on Discovery 【出品年代】2008 【上映日期】2008 年 【内容简介】: 伍迪·艾伦最新的一部电影Cassandra's Dream中有个英国资本家叫霍华德,他诱惑两个急需要钱的侄儿谋杀了自己生意场上的敌人。霍华德做这类事情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小时候课本上教育我们,“资本家的本性就是惟利是图和损人利己”。他关于中国的几句台词更有意思。霍华德跟亲朋好友谈到最近去中国的观感,他说,中国现在非常有活力,激动人心。中国人是资本家,比我们要象资本家得多。 伍迪·艾伦写的剧本多少泄漏出他本人对中国的某种印象。看完了美国探索频道播出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大型纪录片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资本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后,我对伍迪·艾伦的喜爱被迫加深,他的印象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 这部片子长达四个小时,从上周三到周六,探索频道安排在每天晚上10点-11点播出。不仅中国人想趁奥运热打点铁,美国著名电视记者Ted Koppel也在这样做。由他主持采访的这部大型作品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力图帮助美国观众了解经济、社会正在飞速发展的中国。 探索频道在中国推广经营多年,属于美国媒体机构里比较了解中国国情的那一类,从他们选择的样本就能看出来。重庆是全片解剖的对象。还有眼光更独到的地方,他们竟然没有采访任何一位政府官员。我个人的经验一直认为,政府官员在镜头前能说的话基本上对讲故事没什么帮助。那么,谁都出现在纪录片中呢?大多数都是资本家和他们的雇员。 中外资本家都有。重庆土生土长的资本家、力帆汽车的老板尹明善生机勃勃,一举一动间都透着信心和权威,绝对看不出来已经70高龄。 Ted Koppel在解说词中介绍,尹明善当年靠仿制本田摩托起家,现在开始生产汽车了。他问老尹,你会不会担心,美国厂商因为不愿知识产权流失,从而拒绝将先进技术转让给中国?尹明善的回答极为干脆,美国不卖,我们可以到德国、日本去买,最终吃亏的是美国自己。 美国常有人责备中国,说中国所得乃美国所失,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制造业萎缩,就业机会大量转移到中国。好在美国的资本家并不一定这样看,比如长安福特汽车的老板。他说福特是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应该根据市场和资源的情况自主决策。如今美国汽车业的形势不容乐观,投资自然要转向中国。早些年汽车业称得上美国的脊梁,所以曾经有这么一句口号,但凡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利的事情,也对美国有利。Koppel问这位华裔老板,这句口号难道已经失效?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资本家不给狭隘的爱国主义提供滋生土壤。 纪录片中展现了中国新富的生活,大家其实只跟着镜头窥探了一阵,但足以让我们这些在美国的打工仔们瞠目结舌。片子中所有关于中国现状的抱怨,都不会出自资本家之口,这些人几乎众口一词,由衷地感到满意。目前的中国?一切都好。民主?听起来不错,但实行起来有很多问题,生意人最怕的就是不稳定,现在的状况最好。片中有一个年轻的时尚摄影师阿伦,他抱怨说中国的教育有问题,导致整个社会没文化,人们尤其缺乏想象力。艺术家的灾难也能转换为资本家的福音。一位房地产发展商认为,缺少想象力让人们变得守规矩,优质劳动力原本就该如此。 资本推动着经济发展,大家在享受丰硕成果的同时,达成了一个惊人的共识:中国人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为什么要做那些导致不稳定的事情?如今的中国,只要与政治无涉,什么都可以干。的确如此,放眼世界,有几个国家可以找到如此自由?跟着Koppel的摄制组,观众都能看到,有钱人可以到KTV包房享受17、8岁小女孩的服务。老板叮嘱她们,服务的最高宗旨是让客人高兴。钱不多?重庆有廉价红灯区。甚至背离无神论也没关系,基督教在中国已经得到相当快的发展。 1949年以前,只有上海被称作冒险家的乐园;今天的中国,到处都是资本家的天堂。看完纪录片以后,能得到这么个印象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最后还得表扬纪录片的片头设计:众多画层构成一个相当复杂而生动的三维空间,不同币值人民币的图案构成这个空间的核心,毛主席头像、国徽、人民大会堂、三潭印月、漓江山水和建筑工地、重庆夜景交织在一块,“中国”、“现金”、“变动”等字样翻滚,片名作为高潮出现---《资本主义人民共和国》。 引用豆瓣“身不在场”网友评论: 这应该是这几年看过的最有趣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最有趣”,既不是“最宏大”,也不是“最全面”,而是“最有风格”。全篇都伴随着Ted Koppel的旁白讲解,你说不定会觉得烦闷。但是4个小时的正片外加半小时的访谈,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当巨大。 众所周知,在中国进行采访,仍然是一门“学问”。横向比较同时期的作品:加拿大的China Rises显得过分表面,流于窥视中国的各种“奇观”,这当然规避了很多麻烦;而另外一部BBC的CHINA显然希望对更为敏感的雷区话题进行探讨,但是因为话题本身让采证不可能全面,而最终让人一头雾水,不情愿的在门外兜圈。Ted Koppel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专业视野”相对狡猾。他没有开宗明义的要做一部旨在纪录中国“奇观”的电影,而是拿捏了中美经济关系这个点展开讨论。但正如片中说:“中国的法律上都写着‘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因此谈经济显然敏锐地抓住了中国方方面面的交集。而由此引申开、所展示在面前的,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视野:有着各式各样的联系和交汇,真的将中国置于地球——而不是一个封闭世界——来观察。因此尽管Koppel似乎只谈经济,但是他深入地触及了相当多的穴位,留下了很多回味余地。 Koppel本人对于很多人物的采访很有意思。如上所说,对话必须规避“麻烦”,但又要尖锐而不失风度。老牌制作人果然不同反响!他的问题在一个礼貌的“修饰”下闪烁着极其锐利的光。以至于很多受访者只有靠转移话题重心来回避提问。这并不是胡乱的结论式制作,而是一种思考。尽管,你可以把他看做是 Koppel自己的思考。 Perhaps nothing crystallizes the theme of Ted Koppel’s excellent Discovery Channel serie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 like the production of Ethan Allen couches. Over four episodes, Koppel reveals increasing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daily business for the American furniture maker is a case in point. While couch bases are made in Chinese factories using cheap labor, those bases are then sent to the U.S. to be assembled with other components. The finished couches are then sent to China to be sold to a growing middle class with money to spare. Such is the cycle of globalization, pushing the U.S. and China into a necessary partnership that has an upside for some and a profound downside for othe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at complexity, Koppel tells us, it’s important to grasp rapid changes in China, which has forsaken socialism—the very idea of a classless society—for a fervent embrace of new values and the goal of becoming an economic superpower. Koppel shows viewers how China, on one hand, micro-manages people‘s lives in very real ways, such as the country‘s notorious "one child" policy for families, which is designed to lower the nation‘s enormous population in time. On the other hand, Chinese are enjoying the freedom to pursue aspirations toward economic success and the (sometimes illicit) fruits of hard work. But others don‘t manage quite as well: Chinese factory workers who battle fatigue to make the equivalent of $20 per week, and the American workers who lost their jobs to their overseas counterparts. This eye-opening series is truly helpful toward understanding our complicated new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