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荒凉山庄
英文名称: Bleak House
别名: 凄凉的房子
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根据英国着名批判写实主义小说家Charles Dickens查尔斯.狄更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BBC拍这种名着一向是经典的,品质放心。(Alexiao)
《荒凉山庄》:司法小说的经典
◎南方朔
英国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着作等身。他在小说上的地位,接近莎士比亚在戏剧上的地位。但非常可惜的,乃是他那部被许多评论家如萧伯纳、切斯特顿、康拉德、崔尔琳认为是「创下小说写作高峰」的鉅着《荒凉山庄》(Bleak House),在我们社会里始终未获重视。我们不知道卡夫卡的《城堡》受到这本小说极大的影响,而从小说史的角度来看,许多后来的类型与写作方式,也都从这里发生。
《荒凉山庄》,在有些提到此书的评论文章里,也被人译为《萧斋》。它卷帙极大,乃是狄更斯最长的作品之一。就整体而言,它是个把惊悚的传奇包裹在道德和人性关怀密网里的故事,让人们看到邪恶的操控支配,报复心态等力量与向上昇华的纯真,善良相互争战,最后是善良获胜。而从细部来说,这部小说则有更多意旨了:它谈论爱情,压迫,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个时代的结构与价值改变,体制的不公不义。它是一部万花筒式的眾生相。它有关废墟的叙述,替艾略特的《荒原》做了最好的準备。它对法庭和律师这种行业的揭发,不但啟示了《城堡》与《审判》,也让「体制之恶」的问题浮上面。甚至於它那种抽丝剥茧,让真相显露的笔法,也影响后来通俗侦探惊悚小说至鉅。当然,这部小说也是狄更斯「城市三部曲」里的最重要作品。
《荒凉山庄》最核心的部份,说的是英国古老的「大法官庭」(Chancery),它是司法体制顢頇、邪恶、无能的象徵。狄更斯早年曾在律师事务所当过见习生,对法律体系的虚假不义,律师假借公义之名而行讹诈、欺瞒之事早有了亲身的体验,并在他以前的作品里陆续提及,但在这部作品里则做了全面的揭露。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荒凉山庄》乃是第一本「法律小说」。
小说一开始,狄更斯就细细描述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泌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披天盖地的氛围,而雾即是司法的象徵。
在小说里,英国的「大法官庭」受理了一桩遗产诉讼官司,法官和律师们围绕着这个案子,像兀鹰般的用诡辩、拖延等各式各样的方式,分享着这个案子的利益,最后纠缠数十年,期待从这个案子得到遗产利益的,死的死,疯的疯,案子在耗尽了遗产后,才自动「永远结束」。
而除了这起遗产官司外,它还駢生出了另一条轴线,那就是一个戴洛克男爵(Leicester Dedlock)的妻子,早年曾经失足,与一个上尉军人生下私生女艾瑟‧萨莫森(Esther Summerson)。艾瑟纯真善良,后来和一对表兄妹被与该遗产案有关的「荒凉山庄」主人约翰‧詹狄士(John Jarndyce)收为「被监护人」。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男爵夫人的私生子丑闻被那一群律师兀鹰得知,於是刨根究柢的扒粪遂告开始。他们并不只是为了邪恶的好奇,而是要藉此来对男爵夫妇威胁图利。在整个过程里,他们无所不为,包括整死了无辜的流浪少年,藉着挑拨分化而剥夺着许多人际关係,最后是其中的一名律师被他所利用的人杀害,男爵夫人离家出走,死於风雪中,而那起遗产官司也因诉讼标的被完全耗光而自动结案。
《荒凉山庄》里有关司法和律师为恶的这个部份,狄更斯其实已展现出无比的透视力。在这里他看到了司法权力在自我不断生产后,已自动的成了一匹邪恶的怪兽。它肆无忌惮的吞噬着一切与它有关的人与事。那是一种体制化之后的暴力与邪恶之源。它已非关个人的是否善良,而成了一个自动化的机制。狄更斯对恶律师的那些精準描述,以及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体制性邪恶」,单单这个部份,就足以让这部作品不容或忘。
而做为人道写实主义高峰的狄更斯,当然不会只停留在这种消极的层次上。在这部小说里,像「荒凉山庄」男主人约翰‧詹狄士,私生女艾瑟,以及另一美丽善良的被监护人艾达‧克莱尔(Ada Clare)都是纯真,无机心的正面人物,他(她)们不把人际关係视为一种可以剥削利用的资产,因而心存善念。这是人性的光明之源,穿透了那茫茫黑雾,成了救赎人性的起点。而这种在黑暗里仍能看到光的呈现方式,也正是狄更斯作品的特性。
因此,《荒凉山庄》乃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真正经典之作。
在小说叙事上,它开创出了一种「双重叙述」的表现手法。小说在主乾部份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而另一部份则由主角之一的私生女艾瑟以自叙方式来表现,它衔接完整,相互呼应,从早期理论家切斯特顿(G.K. Chesterton)到晚近的哈洛‧卜伦(Harold Bloom)都推崇这是一种高难度、高表现的突破。
而在故事细节上,英国现代警察侦探制度始於一八四二年,比这本小说早了十年,因而对世事知之甚深的狄更斯,遂将现代侦探推理的逻辑用来做为呈现真相的过程,这使得作品的悬疑性大增,只有读到终卷,才有恍然之感。这种把世界视为一个神秘文本而加以细读的推理方式,也使得阅读本身增加了许多悲喜交集的气氛。这也是近代文本理论喜欢把这部小说当做一个范例的原因。
至於最重要的,当然仍在於这部作品在宏观角度上对价值与社会变迁上所做的细部观察和愿景呈现了。它除了指出司法的体制性邪恶和所造成的体制性压迫外;对维多利亚时代那些颓废没落的贵族阶级,以及仰赖贵族的寄食阶级,都做出了罕有其匹的细腻描写,狄更斯文笔之美之準,纵使优秀诗人亦不一定可望其项背。而更独特的,乃是小说里对伦敦贫民窟的「废墟书写」,乃是一种首创,道德与人际关係的败坏,社会的压迫,使得它成了黑雾中的黑暗中心,予人无比的惊惧之感。但也就在看到贵族没落,城市败坏的同时,狄更斯也看到了资本工业文明的新合理性,这种新的合理性,加上书中念兹在兹的善良纯真,遂成了拯救沉沦的起点。当然更别说小说里有关纯真之爱,舍己为人之爱等有关高尚价值的呈现了。
《荒凉山庄》精采好看,它拥有小说一切最好的元素,无论价值视野,小说情节,以及细部的文采,都让人虽然捧着这部超过六十万字的巨着,但却毫无沉重之感。也正因此,当我们读与谈狄更斯的时候,不要避重就轻的疏忽掉《荒凉山庄》了!